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7-12 19:12:26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一(1)和一(3)班共有学生50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比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乐趣。

三、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及预期目标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8.所教班级争取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6%。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杨红旗

一、教学目标(全册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并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平面图形。(3)结合具体的情境,会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二、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0名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半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此处隐藏21341个字……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能够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位置和图形”的教学。

教学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描述时,要异常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能够根据本班具体情景,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到达全面教学的目的。

6.“统计”的教学。

教学时,能够根据教材中供给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能够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景,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景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教学一遍。

7.教学的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

8教学的难点:时分、人民币的认识。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经过总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本事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我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经过总教学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经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让学生在生动趣味的教学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一样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我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能够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资料,哪些资料最趣味,觉得哪些资料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资料,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能够引导学生设想自我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我的学习情景,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景,为有针对性地教学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教学。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教学,在教学中玩,在玩与教学相结合中发展。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教学,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能够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够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并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教学。

五、总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20以内退位减法(补充课本第99页第7题)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加减法(课本第98页第1、2、3、4、5、6题,补充。)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时、分的认识(课本第99页8题,100页9题,补充。)

第四课时:位置与图形、统计(课本第100页第10、11题,第101页,第105页)。

第五课时:总教学(课本第102页第1、2、3、4、5、6、题,第103页、第104页)。

练习测试5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教学内容: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初表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1、口算

2、括号里能填几

3、分解数的组成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复习,为下面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风景片及情境图

教师创设情境: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走到那里都生机盎然,充满着绿色的气息,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这儿吗?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公园好吗?可是你们要注意在公园游览时,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保护优美的环境,不要破坏它,要和那里的小动物做朋友,不要伤害他们好吗?同学们,前面就是公园了,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买门票进公园,你知道一共来多少个小朋友吗?

(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买公园门票,体现了新课改中强调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1、探索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个人。

(2)接数法:左边有5个人,然后接着数6、7、8……13,一共有13个人。

(3)凑十法;左边有8个人,把右面的2个人与这8个人合起来,凑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4、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学生,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探索用计算方法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列算式呢?(生说,师板书8+5)

2、小组合作交流,动手用小棒摆

要求在摆好后,把你的摆法说给同桌听,在听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的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